-
莫合烟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烟草制品,主要由黄花烟草的茎和叶碾碎后晾晒而成,它最早由维吾尔族先民种植是我国独特的烟叶品种之一,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深受新疆当地人的喜爱。
-
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新荣村靠种植虎掌菌,近三年来村集体经济,平均每年增长35%以上,未来还将增加游客入园采摘野生菌等体验活动,开展有条件的村民开办民宿,让大家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
“苗好一半收”,这句话充分表明烟叶生产有一个良好的起步乃是成功的重要基石,烟叶育苗的前期准备工作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其不但决定着烟苗能否茁壮成长,而且对整个种植周期的效率以及产量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
近年来,安徽省池州市烟草公司稳定发展烟叶种植,积极利用烟叶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特点,探索出一条让烟区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如今这个富乡、富民的优势产业,一步步将村民们的愿望变为了现实。
-
移栽是烟叶生产的关键环节,移栽质量直接关系到烟叶质量。这不,我们的主播就来到了烟叶种植基地,让我们一起跟随主播的步伐,体验一下烟叶移栽工作吧!
-
俗话说:“无烟不零售”,这说明卷烟销售是零售经营户中一种最为常见的经营活动和经营项目。由于我国具有悠久的卷烟种植和消费历史,拥有近3.5亿烟民,约占世界卷烟消费者的三分之一。
-
2016年至2021年,杨国森在六盘水市水城区铜厂村驻村扶贫。驻村期间,杨国森按照省局(公司)“12345”扶贫工作模式,依托烟叶产业优势认真落实产业扶贫等各项措施,坚持烟叶种植计划向贫困户倾斜,铜厂村烟叶种植面积逐年稳步上升,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种烟贫困户全部实现当年脱贫。他积极争取扶贫项目,协调各类扶贫资金2000多万元,落实扶贫项目15个,实现了全村住房、教育、医疗、用水全面保障。 2019年,铜厂村顺利脱贫摘帽,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
大方县黄泥塘镇化理村烟叶产业综合体探索生产组织联合体,全面推广“种植在户、服务在社、管理在站”的生产组织模式,并以“合作社+烟农”的多元经营模式,种植粮食、蔬菜、花卉、中药材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多渠道拓宽烟农致富道路,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在全省高质量建设100家烟农合作社,其中25家被评为行业示范社,72家被评为省级示范社,烟叶重点环节专业化服务覆盖率86%以上。
-
联合是发展的前提,而且近几年,有一种区域大发展之势正在席卷行业。在和讯网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叫“黄淮烟区”。1913年,黄淮地区第一个工业化烟叶种植基地选择在山东。此前,英美烟草公司在与世界最优质的烤烟生产基地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地理、气候条件完全相同的山东潍坊地区,试种烟叶成功。上世纪60年代,山东浓香型烟叶获得广泛推广种植,并逐渐扩大发展成为以鲁、豫、皖为中心的“黄淮烟区”,浓香型烤烟风行一时……
-
河南卢氏烟草科技小院位于卢氏县核心烟叶种植区,已服务周边4个种烟乡镇1000余户烟农。它在助农增收、技术服务、课题攻关、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成为服务“三农”的重要平台,促进科教创新与烟叶生产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