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认识老吴33年了,我们都是1989年进厂,他比我晚来2个多月。老吴这个人戴着眼睛,早年毕业于陕西工学院(今陕西理工大学)。当时是厂里屈指可数的本科毕业生,非常稀罕,用俗话来说就是宝贝疙瘩。我和他曾在一个宿舍住过一段时间,我了解他,敬重他。
-
在中国林林总总的烟标中,我印象中比较深刻的烟标现在说起来是很多的,比如“中华”、“芙蓉王”、“双喜”、“利群”、“白沙”、“红塔山”、“贵烟”、“荷花”、“将军”、“延安”、“遵义”、“黄鹤楼”、“好猫”等等。然而,倒退30多年,我在成都上大学,那时印象中比较深刻的烟标却为数不多,我当时只知道“钟楼”烟,那是我家乡陕西澄城卷烟厂生产的;也知道“五牛”烟,那是四川成都卷烟厂生产的;特别是“黄果树”烟,我最熟悉,因为同宿舍的贵州籍同学最爱抽这种烟。
-
我起先认识老梁是在陕南片政研会上,那次在汉中汉苑宾馆会议室,老梁用不太熟练的汉中话宣读了一篇论文,题目我已经记不得了。老梁宣读得很有气势,讲究抑扬顿挫,感染力很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在安康旬阳举行的政研会上,我们再次见面,相谈甚欢。老梁的才华、烟瘾、酒量都很厉害,让我佩服,难以忘怀。
-
岁月如梭,父爱如山,有一种记忆可以很久,有一种思念可以很长。想起父亲时总是觉得里面贮藏了时间的重量,拥有着时光的味道和岁月的凝结。
-
老雷这个人,我认识他二十多年了。大概是1998年夏天的某一天,我正在汉中烟草集团办公室上班,忽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那就是老雷(其实那时应该是小雷)。他开门见山地说,早都听说过你,川大毕业,怀才不遇。我理解你,我也是本科毕业,陕西财院的。我大吃一惊,真是快人快语啊。后来,我们无话不谈,觉得有许多共同点,对集团公司充满了火一样的激情和冲天的干劲。
-
昨天,我看了《汉中市烟草志》,在烟草文化书法篆刻部分,有老朱的书法作品,一幅作品的内容是“归真”,为庆祝香港回归一周年作,另一幅内容是:“铁石梅花气概,山川香草风流”。都是行书字体,酣畅淋漓,行云流水,非常潇洒,生动传神。
-
我认识老米的时候是1989年9月。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参与了厂《规章制度汇编》和《机关科室车间工作职责》的编辑和校对工作。由于制丝车间新安装了YS12型滚刀式切丝机,是个新家伙,只有老米(那时其实是小米,在设备科上班)懂得它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当时,要将这种新设备的操作规程编入制度汇编的设备管理制度,我急忙找到他,老米对设备十分熟悉,三下五除二写了有关切丝机的操作规程,替我解决了制度编辑中的难题。
-
傍晚江边散步偶遇老杜。他刚骑摩托去了新疆,四川等地游玩。快七十的人能有这份体力和心气,令人佩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啊。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我最大的快乐就是看书,写作。
-
时间过得真快,我来烟草系统工作整整33年了。回顾一下自己的奋斗经历,感慨万千,心潮澎湃。我把自己的青春,融进了烟草,融进了秦巴山、汉江水,融进了祖国的星座。我很普通,我很平凡,但我很勤奋,很自豪。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生一世,活的就是一种精神。无论怎样,都要调整心态适应生活,把心灵安顿好,让人生过得快乐一点,少点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