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在职工活动中心,我给在外旅游的妻子领取过重阳节单位发的食用油,见到了老苏,他也是帮妻子领油。我们简单地交谈了一番,知道他从西安女儿那里回来了,居住在汉中市烟草公司老院子。看到他依旧笑眯眯的亲切而乐观的样子,我想起了和他共事的日子,想起了他对我的好,十分感动,难以忘怀。
-
我认识老吴33年了,我们都是1989年进厂,他比我晚来2个多月。老吴这个人戴着眼睛,早年毕业于陕西工学院(今陕西理工大学)。当时是厂里屈指可数的本科毕业生,非常稀罕,用俗话来说就是宝贝疙瘩。我和他曾在一个宿舍住过一段时间,我了解他,敬重他。
-
在中国林林总总的烟标中,我印象中比较深刻的烟标现在说起来是很多的,比如“中华”、“芙蓉王”、“双喜”、“利群”、“白沙”、“红塔山”、“贵烟”、“荷花”、“将军”、“延安”、“遵义”、“黄鹤楼”、“好猫”等等。然而,倒退30多年,我在成都上大学,那时印象中比较深刻的烟标却为数不多,我当时只知道“钟楼”烟,那是我家乡陕西澄城卷烟厂生产的;也知道“五牛”烟,那是四川成都卷烟厂生产的;特别是“黄果树”烟,我最熟悉,因为同宿舍的贵州籍同学最爱抽这种烟。
-
我起先认识老梁是在陕南片政研会上,那次在汉中汉苑宾馆会议室,老梁用不太熟练的汉中话宣读了一篇论文,题目我已经记不得了。老梁宣读得很有气势,讲究抑扬顿挫,感染力很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在安康旬阳举行的政研会上,我们再次见面,相谈甚欢。老梁的才华、烟瘾、酒量都很厉害,让我佩服,难以忘怀。
-
我认识老黄二十多年了。记得当年我在企管科从事现场管理工作,有时工作需要,经常到车间生产一线看看,就是在卷包车间的机台旁偶然认识他的。那时他在卷包车间当电工,风华正茂,虚怀若谷,浑身散发着青春活力,对技术有着一股钻劲和拼劲,很受车间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
2022年9月1日,2022年全国“质量月”正式启幕,一系列活动正在各地举行。举办全国“质量月”活动的目的,是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大力提升各行业质量水平……
-
我是1989年8月来汉中工作的,当时由于自己年轻,领导爱安排我出差,主要是到西安去的次数多,每次几乎都是坐绿皮火车。因为坐硬座,可以领取一定的补贴,所以我那时出差去西安坐火车,一般都坐硬座。坐硬座的好处是除了可以领取补贴,还可以碰到许多陌生人聊天,很有意思。
-
笔者认识一些烟民,他们基本上都有自己喜欢的某些品牌和规格,只要质量不出现大的问题,几乎都会忠实的消费下去。纵有千变,质量为先,提升产品质量是巩固和赢得市场的关键。
-
我认识老靳的时候,他那时正在担任内部报纸编辑,人很年轻,戴着眼镜,一头黑发,活力四射,朝气蓬勃,工作热情似火,兢兢业业。由于我也喜欢舞文弄墨,有时投稿,跟他打交道,他总是提出中肯的意见,也“枪毙”了有的稿件,对我写作水平的提高帮助很大。尤其是他说过,写稿是一种兴趣和“毛病”,不是为了挣稿费,如果为了挣稿费,写一篇稿子挣那么一点钱,会让人笑话。我颇有同感,深以为然。
-
陕西省城固雪茄烟厂(原汉中卷烟一厂)曾生产“汉中”牌雪茄烟,在当时比较受当地消费者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