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叫赵建军,河南省卢氏县烟草专卖局专卖管理监督科副科长兼稽查大队队长。他感恩重责,牢记行业使命。他奉献于行,履行岗位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砥砺奋进,为维护两烟市场秩序努力工作。
-
在河南卢氏县局(分公司),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责任是为党工作,他们情系烟草,心系烟农,在两烟生产经营、专卖管理、基础管理中走在前、当表率,树标杆、做示范,在职工队伍中竖起了共产党人的不朽丰碑。
-
王卢艳,女,中共党员,河南卢氏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人事劳资科劳资管理员。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她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责任是为党工作;她把“三感三珍三追三提”的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她感恩敬业,守正上进,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勤奋耕耘,努力工作,为卢氏烟草改革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成绩突出,2014年,被评为全市烟草行业首届“好员工”。
-
近两年,杜关烟叶工作站在全省声名鹊起:2014年6月30日,国家局副局长杨培森到该站视察,对该站烟叶生产工作提出高度评价;同年9月4日,全国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项目现场评议会在该站召开;2015年8月,全省全程机械化试点现场会在该站举办。这里是河南中烟黄金叶品牌核心原料基地;这里有省级合作社示范社;这里的杜荆生态烟叶百里长廊成为三门峡烟区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这里的废弃烟杆再生能源加工生产线开启了全省先河……
-
朱顺成,一个精明的人,一个精细的人,一个精心的人,他勇于创新,他管理烟叶收购的经验做法被河南三门峡市局(公司)在全市烟草系统推广。他细化烟叶岗位责任,烟站管理井井有条。他围绕缩短烟农卖烟等待时间这个难题,出主意,想办法,烟叶收购秩序实现了根本好转,烟叶收购工作秩序好、进度快、纯度高。
-
1985年,老余30岁。那时,河南卢氏县烟草公司刚刚组建,正所谓人才奇缺,百废待兴。那年,他从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调到烟草公司。虽说,烟草也是农作物,但与小麦、玉米相比,烟草因其栽培技术、管理措施、烘烤工艺有其特殊性,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刚来烟草公司那会儿,老余在生产技术科工作,他潜心学习烟草育苗、栽培、烘烤、分级技术,很快成为烟草生产的行家里手。
-
卷烟送货员,每天都重复着一样的工作,平淡、繁琐、单调——停车下车、开门关门、对票取货、把卷烟抱到商户柜台上、清点核对,这样的动作一天要重复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简单而重复、枯燥而乏味。但在对于袁森,这个刚到河南卢氏县烟草分公司入职不久的小青年看来,更多的却是充实、兴奋、快乐和满足。
-
骆战峰,男,今年46岁,家住卢氏县杜关镇民湾村,全家5口人,2015年种烟30亩,收入19.5万元。说起今年种烟,骆战峰喜不自禁。问起种烟有啥好经验,骆战峰一语中的:“诚信种烟,效益翻番”。
-
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河南卢氏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人事科副科长强冰同志,以她坚不可摧的意志,二十年如一日,细心呵护卧病在床的母亲,强冰的孝行感动着左邻右舍,她实际行动向人们诠释了“百善孝为先”传统美德,改变了“久病床前无孝子”的世俗观念。
-
1983年,组建卢氏县烟草公司时,宝哥从县糖烟酒公司来到烟草公司,先后做过采购员、炊事员、基层烟站保管员、生产管理员。从机关到基层,从东乡到西乡,转来转去,一直没有跳出“员”这个圈。说起这事,宝哥有点失意,觉得自己混的不如人,干了一辈子,连个站长也没有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