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沂蒙山深处的国家级阴凉科技小院,以联合育才、组团攻关、科技助农为使命,汇聚多方人才,开展跨学科研究。创新一年三收模式,提升土地效益,打通产业链,助力农民增收。
-
知音老供销在蒋世权夫妇接手后,不仅保留传统韵味,更引入现代服务,成为乡亲们的便捷驿站。店内陈列的抗战老物件,传承着红色记忆,从满足日常需求到传承精神、助力振兴,老供销正书写着根与未来的新篇章。
-
广西靖西多甲村第一书记陈科,学土话、找水源、建牛棚,带领村民发展肉牛养殖,2024年村集体经济破16万元,人均收入超1.3万元,昔日旱窝变成“牛满栏”的振兴样板。
-
25岁的盘山青年随其风,毅然放弃深圳的优渥条件返乡创业,在稻田间开起特色便利店。面对质疑,他借助数据分析优化经营,将乡愁特产打造成网红商品。通过创新服务凝聚乡情,让便利店成为乡村活力枢纽。
-
福小满来到凤岗村,赣州卷烟厂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朱锐正带工作队帮烟农抢收近700亩烟叶,并对接烟草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实现烟叶—旱稻轮作;600亩大棚基地分蔬菜、菊花两区,农忙时节可吸纳100人就近务工,人均月增收4000元。
-
近期,四川中烟西昌卷烟厂帮助越西县竹阿觉镇保石村改善饮水条件,彝民们用上干净饮用水。
-
在河北省海兴县院低头村,海兴县烟草局驻苑堤头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创建渔网加工厂,提供60个就业岗位,工人年均收入4万元,村集体年增收30多万元。工作队还帮助村民解决困难,十年坚守赢得村民高度赞誉。
-
天水地区是农业生产的黄金地带,小黑葡萄品质优良,上市早。作者曾尝试种植葡萄失败后,今年转而种植24亩烤烟。烟草部门通过可移动水槽解决灌溉问题,指导营养调控,降低成本,提高存活率。
-
返乡大学生本可在城市工作,但选择回乡种田,发现种烟也能赚钱。他参与技术创新,开展直播培训,推动烟叶种植机械化,提升生产效率,被当地人称为有志青年。
-
河南卢氏烟草科技小院位于卢氏县核心烟叶种植区,已服务周边4个种烟乡镇1000余户烟农。它在助农增收、技术服务、课题攻关、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成为服务“三农”的重要平台,促进科教创新与烟叶生产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