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上世纪80年代北京火柴厂出品的“十二花神图”套花之一月梅花。②上世纪80年代云南大理火柴厂出品的“十二花神图”套花之六月荷神。③上世纪80年代云南大理火柴厂出品的“十二花神图”套花之十二月水仙花
-
①上世纪80年代,国营青岛卷烟厂出品的“扇贝”烟标。②上世纪80年代,国营青岛卷烟厂出品的“金贝”烟标。 扇贝浑身是宝,它的肉鲜嫩可口、营养丰富
-
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英美烟公司出品的“历代传奇”烟画之“蛛丝卜巧”。②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英美烟公司出品的“历代传奇”烟画之“织女”。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各烟草企业出品过不少七夕题材烟画
-
上世纪初期英美烟公司出品的“笑中缘”烟画中的第76枚。唐寅,字伯虎,是明代有名的才子,琴棋书画、吟诗作对,样样精通,其画作融会
-
①荷兰青花烟斗。
②德国瓷质烟斗。
烟草在线据中国烟草博物馆编辑整理 16世纪后,用烟斗吸烟的方式从欧洲传到了世界各地,因此出现了各式各样不同造型的烟斗
-
①上世纪40年代,中国天益烟厂出品的“香港”烟标。②上世纪50年代,中国联工烟厂出品的“香港牌”烟标。③上世纪90年代,安徽亳州卷烟厂出品的“港归”烟标
-
上世纪60年代之后,贵州卷烟工业出品了一系列富有时代气息、传承红色精神的产品。本版与您一道穿越时光隧道,从一枚枚老烟标中,探寻关于那个年代的红色记忆
-
1952年2月,国营中华烟草公司首次注册“中华”牌卷烟。此时,“中华”牌烟标已是经修改过的横式20支包装标样。修改后的烟标,主版是有云彩的双华表天安门图案,金色天安门,一对华表分列在天安门左右两侧。副版为华表的特写和隶书体的“中华牌香烟”。巍峨壮观的天安门城楼与挺拔秀丽的汉白玉石华表融为一体,中国红是“中华”烟标的底色,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传统审美的结合,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早期“中华”商标华表和天安门城楼图案均为手绘而成。
-
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人们如何消磨那漫漫长夜呢?抽烟、吹牛、唠闲嗑成了打发时间的最好消遣,就这样,烟和东北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在东北人眼中,旱烟不但能助兴,还有防蛇防蚊虫的功效。东北的女孩子,打小就跟着父母操劳活计,自然也就从小就学会了抽烟。
-
烟草在线据北方网报道 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人们如何消磨那漫漫长夜呢?抽烟、吹牛、唠闲嗑成了打发时间的最好消遣,就这样,烟和东北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在东北人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