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扎门村独家村民小组,是一个只有50余户人家的烟叶种植村。这几年,村里有不少人外出打工,种地的劳动力日渐紧缺。如何保证土地有人种、种得好,是村干部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
今年烟季结束后,相较于2020年,阮恩明联合同村伙伴,将承包的植烟土地由60亩增加到了400亩,继续开始新一年的轮作蚕豆种植。面积增加了几倍,付出的辛苦也翻上了好几番,但阮恩明站在蚕豆田里,脸上仍是止不住的笑意,因为他对这片土地实在是“爱”得深沉。
-
“卖了货车兴烤烟,一年收入10多万。”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万兴村烟农王念友说起种烟就兴奋,他告诉记者,种烟这个产业算是选对了,种出了房和车 。
-
一想到在田地里搞烟叶农场,你以为她是晒得黑黝黝,累得晕晕乎乎,一脸豪气的山东大妈吧。而眼前一身迷彩服,身材匀称,笑起来露出虎牙,晚上还是广场舞的“领军人物”——王秀平,直接颠覆了农场经理的形象。时尚,健美,满面春风,怎么也看不出她与烟草有着怎样的渊源。
-
年过六旬的张远群是一位老烟农。早些年,种烟规模不大,一般稳定七八亩左右,儿子在外打工,生活虽然不算富裕,但也过得安逸。在以后的几年里,张远群在种烟优惠政策的鼓励下,种植规模一直稳定在20亩左右。
-
11月12日,在山东潍坊诸城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百尺河烟站,烟农管玉坤打开一个记账本,里面一笔笔收支都记得清清楚楚。
-
初见杨登杰,满头大汗的他,刚从三十八九度的烟叶烘烤房里出来,衣服湿了一半,憨厚地招呼大家坐下,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
云南省宣威市格宜镇石磨村委会的龙彩娥,是一名职业烟农,也是一名技术烟草能手。近年来,在烤烟合同有限的情况下,她除了种好自家的5亩烟外,积极到宜兴烤烟专业合作社和启文烟点务工。由于业务熟练,她的报酬每天都比别人的高出20元,每天能挣到120元,每年单务工收入能达到2万多元。在合作社,她能熟练地操作智慧烘烤,烤出的烟叶金灿灿的,还能带领并指导人员进行分级,为受聘方节省用工和投入,提高智慧烘烤和烟叶分级效益。
-
李志红今年47岁,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牛街村的一位烟农。在村里,他多年来一心一意赡养老人的事例被传为佳话。
-
45岁的李翠芬,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鸣鹫镇鸣鹫村委会石洞村的一名烟农。说起石洞村种植烤烟的历史,李翠芬能说上半晌。多年前,依靠种植烤烟,李翠芬一家走出了苦日子,过上了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