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上世纪30年代,中国合成烟公司出品的“古人嗜好”烟画之“浩然爱梅”。②上世纪30年代,英美烟公司出品的“历代传奇”烟画之“罗浮梅姬”。③上世纪30年代,中国华达烟公司出品的“十二月花神”烟画之“司十二月腊梅花花神老令婆”。④上世纪30年代出品的无厂名“十二月花神”烟画之“正月梅花神寿阳公主”。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梅、松、竹被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以其高洁坚强的品格,给人以自强奋发的力量。上世纪初,各烟草企业出品过很多与梅花有关的烟画。古代爱梅的文人墨客有很多,撰写了许多吟咏梅花的诗作,留下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等脍炙人口的诗句。唐代诗人孟浩然在其《早梅》诗中咏道:“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少妇曾攀折,将归插镜台。”这首诗反映了人们对梅花的喜爱。上世纪30年代,中国合成烟公司出品了一套“古人嗜好”烟画,手绘彩色,背面印有说明文字,其中一枚为“浩然爱梅”(图①)。这枚烟画描绘了孟浩然头戴
-
梅花原产中国南方,相传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烟草企业出品的许多烟标都以梅花为主题。
-
随着邮票印刷手段的发展、图案内容的丰富,五彩缤纷的邮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集邮者。他们将内容相近的邮品,按照某一个专题收集就产生了专题邮集。
-
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青年烟厂就曾出品过“爱的家”烟标。该烟标设计简单明快,画面中两座简单的房屋却给人以无限的想象。
-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案头上有一枚“爱羊牌”烟标,曾经见证一个抗战时期的傀儡政权。它大约是1939-1941年之间的产品,10支装硬盒烟标正面是“爱羊牌”字样和英文缩写“M.B.C”。
-
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不仅创造了无数璀璨的物质文明,而且还留下了众多绚丽多彩、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化遗产。
-
我国56个民族,从生活习惯到服装服饰,各有特色。上世纪80年代,湖北武汉、江苏南通、北京等火柴生产厂都曾出品过展现民族特色的火花,对人们更好地了解各民族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多有助益。
-
今年仪征博物馆藏铜镜开启全国巡展模式,使各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仪征的历史文化内涵。记者昨获悉,仪征铜镜正在烟台博物馆展出,与此同时,仪征博物馆也引进了《掌上乾坤—烟台博物馆馆藏鼻烟壶特展》,于20日正式与公众见面,让参观者领略到鼻烟壶方寸之间的艺术魅力,同时也促进烟台与仪征两地之间的文化交流。
-
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几乎都能见到打火机,可能谁都没有特别注意它的安全——一两块钱的东西,质量不好大不了重买一个。但不合格的打火机其实很危险:火焰高度、抗溅火、爆火或跳火性能好坏都直接影响安全。
-
在我的心里“黄鹤楼”一直神圣无比,所以,在众多的卷烟中,我心里更是对“黄鹤楼”硬大彩这款卷烟“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