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俶塔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宝石山上,和西湖南岸夕照山上的雷峰塔隔湖相对,两塔有着“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说。每当夕阳西下时别有一番景色。从烟标上,也能看到亭亭玉立的保俶塔。
-
上世纪80年代,湖南省永顺卷烟厂出品过“老司城”烟标。该烟标主副版图案为永顺老司城遗址的建筑风貌。老司城遗址总面积25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25万平方米,保留了体积庞大的城墙和建筑。老司城选择建在偏僻贫瘠的山区,主要出于军事上的目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天然的防线,环绕着城址还有一系列险峻的军事关隘和防御设施。老司城遗址见证了土司及土司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全过程,为研究土司制度提供了物化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
万山是"襄阳第一名山"。万山东距古城襄阳5公里,西接古隆中风景区,南临秦巴古道,北抵汉江边。万山是古城襄阳以西屏障,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湖北省襄樊卷烟厂曾出品过多款“万山”烟标,描绘万山风貌。万山与南邻柳子山一脉相承,由南向北,飞驰汉江边,屹立江渚上,其山的北端绝壁临江,奇峭挺拔,与“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的碧绿江水形成青山绿水的胜景。
-
四川什邡烟厂曾出品过“贡嘎山”烟标,该烟标主副版均为“贡嘎山”雪山景观,贡嘎山峰的高峻,远非内地一般名山可比。登临其上,放眼望去,万里银白的雪域匍匐在山下,山区高峰林立,冰坚雪深,险阻重重。对于登山者而言,贡嘎山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它也因此得到了“山中之王”的美誉。
-
上世纪70年代,贵州省青松卷烟厂出品的“红枫湖”烟标,烟标正版以一片硕大的红色枫叶作为图案的主景,背景是掩映在枫叶下的红枫湖,水色湛蓝,青山高耸,犹如一幅高雅的水墨画,副版和正版图案一致。
-
黄陵是轩辕黄帝陵墓的略称,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上,因而亦称“桥陵”,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称“天下第一陵”。2016年2月,陕西省公祭黄帝陵工作委员会面向全球正式发布了黄帝陵标识。这一标识以质朴、厚重的黄土色和黑色为主基调,诠释了黄帝陵作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与深远影响。上世纪七十年代,国营宜昌雪茄烟厂出品的“黄陵”烟标,主、副版图案为黄帝陵画面。在黄帝陵,人们祭祖、瞻仰,展现中华儿女血脉相连、手足相亲的深厚情怀。张高见供图
-
上世纪70年代,江苏淮阴卷烟厂出品了“洪泽湖”烟标。洪泽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位于江苏省淮安市,面积为2069平方公里,现在是一处游览胜地。烟标正、副版图案一致,版面为一轮圆圆的红日照耀在整个湖面 ,让整个湖面发出夺目的光辉,湖面的养殖场面显现出一片丰收的景象,远处的小岛和静静的湖面勾画出一副优美的风景。
-
八公山是我国古代楚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又因所处"中州咽喉,江南屏障"的重要位置,历史上战事频繁,遗存丰富,传说颇多,除“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外,“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故事更使八公山闻名遐迩。上世纪90年代,阜阳卷烟厂出品过“八公山”烟标。主、副版下方为“淝水之战”图案。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
此鼻烟壶造型独特,上部是蓝宝石冒顶,可以看出用此壶之人身份不一般;中部以白料玉身为底,雕刻着一只提篮,一尾红色鲤鱼跃出提篮吻向荷花,展示出了鱼跃之美和清廉之风常握手中;底部篮子前后各升起提梁般的挽手,有别于常见的单提梁篮筐。
-
张家口卷烟厂曾出品过“大境门”烟标,该烟标以厚重的土黄色为底色,主版图案为大境门。大境门是一座条石基础的砖砌拱门,门墙高12米、底长13米、宽9米,有木质铁皮大门两扇;顶部为一平台,长12米、宽7.5米,外有1.7米高的垛口,内有0.8米高的女儿墙;门楣“大好河山”四个大字,更为大境门增添风韵。大境门外东、西太平山巍然对峙,地势十分险要,历史上这一带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