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英烟公司出品了“八卦图”烟标,为10支卡标,长126毫米,宽74毫米(图①)。正版中央就是一幅八卦图,八卦图中间的太极,一红一黑,即阴阳鱼,代表一阴一阳。两条鱼的眼睛为对立色,取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意。其外圈为八组由“一”和“一 一”组合的图案,代表八种自然观象,即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以及兑(泽)。
-
上世纪90年代,浙江嘉兴卷烟厂出品过“江郎山”烟标,该烟标主版中江郎山下花团锦簇,向上看,只见江郎山拔地而起,形似石笋天柱,状若刀砍斧劈,呈“川”字排列,颇有“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韵味,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副版则印有白居易的《江郎山诗》。
-
这枚人物鼻烟壶,为清乾隆年间御制品。烟壶采用红木包金铜工艺,以铜为胎,加以精细刀法雕琢而成,满雕纹饰,颈部剔地饰花瓣纹及回纹一周,形状似寿桃,头顶金珠,丰肩敛腹,底承椭圆形圈足。
-
此鼻烟壶,壶身整体满雕不露地,为一幅采莲图,雕刻极细,刀法多样,浮雕、镂雕兼具,人物眉眼衣纹历历可辨,房屋、树叶处的镂雕使画面充满立体感。虽然壶身满布图案,但疏密得当,丝毫不显繁乱。牙雕原有染色,但已有脱落,斑驳中更显古意。整个画面淡雅,景色人物相辅相成,在雕刻出轻快活泼的采莲情景的同时,还透出浅浅的愁绪。
-
保俶塔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宝石山上,和西湖南岸夕照山上的雷峰塔隔湖相对,两塔有着“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说。每当夕阳西下时别有一番景色。从烟标上,也能看到亭亭玉立的保俶塔。
-
上世纪80年代,湖南省永顺卷烟厂出品过“老司城”烟标。该烟标主副版图案为永顺老司城遗址的建筑风貌。老司城遗址总面积25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25万平方米,保留了体积庞大的城墙和建筑。老司城选择建在偏僻贫瘠的山区,主要出于军事上的目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天然的防线,环绕着城址还有一系列险峻的军事关隘和防御设施。老司城遗址见证了土司及土司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全过程,为研究土司制度提供了物化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
万山是"襄阳第一名山"。万山东距古城襄阳5公里,西接古隆中风景区,南临秦巴古道,北抵汉江边。万山是古城襄阳以西屏障,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湖北省襄樊卷烟厂曾出品过多款“万山”烟标,描绘万山风貌。万山与南邻柳子山一脉相承,由南向北,飞驰汉江边,屹立江渚上,其山的北端绝壁临江,奇峭挺拔,与“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的碧绿江水形成青山绿水的胜景。
-
四川什邡烟厂曾出品过“贡嘎山”烟标,该烟标主副版均为“贡嘎山”雪山景观,贡嘎山峰的高峻,远非内地一般名山可比。登临其上,放眼望去,万里银白的雪域匍匐在山下,山区高峰林立,冰坚雪深,险阻重重。对于登山者而言,贡嘎山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它也因此得到了“山中之王”的美誉。
-
上世纪70年代,贵州省青松卷烟厂出品的“红枫湖”烟标,烟标正版以一片硕大的红色枫叶作为图案的主景,背景是掩映在枫叶下的红枫湖,水色湛蓝,青山高耸,犹如一幅高雅的水墨画,副版和正版图案一致。
-
黄陵是轩辕黄帝陵墓的略称,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上,因而亦称“桥陵”,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称“天下第一陵”。2016年2月,陕西省公祭黄帝陵工作委员会面向全球正式发布了黄帝陵标识。这一标识以质朴、厚重的黄土色和黑色为主基调,诠释了黄帝陵作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与深远影响。上世纪七十年代,国营宜昌雪茄烟厂出品的“黄陵”烟标,主、副版图案为黄帝陵画面。在黄帝陵,人们祭祖、瞻仰,展现中华儿女血脉相连、手足相亲的深厚情怀。张高见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