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新晃卷烟厂曾出品过“镇江阁”烟标,该烟标主副版图案为镇江阁,该阁为六角宝塔形,三层砖木结构,彩绘龙凤等图案,飞檐翘角,气势壮观。阁周围有附属建筑群,环以围墙。镇江阁开始修建年代不详,1894年重修,门额上镶嵌着清光绪甲午科拔贡龚树勋书写的“中流砥柱”四个大字,阁内悬挂李白画像。相传李白流放夜郎时,留宿此阁,曾在阁内吟诗。据说,阁内存留的青石板是其读书的台子。
-
四川卷烟厂曾出品过“大渡河”烟标,该烟标主版图案为泸定桥。泸定桥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其中底链9根,扶手4根,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由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总重量达21吨多。底链上满铺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这样就13根链为一个整体。桥台为固定地龙桩和卧龙桩的基础;桥亭属清式古建筑。烟标副版图案为大渡河河对面山坡上的古建筑“观音阁”。在红军飞夺泸定桥时,观音阁成为红军的“飞夺泸定桥点指挥部”和炮台、机枪阵地。在战友们的掩护下,红军勇士从13根铁索上通过奋勇激战,英勇地夺下泸定桥,取得了胜利。
-
当前正值春耕大忙季节,我国卷烟厂曾出品过以春耕为主题的烟标。上世纪80年代,云南昆明雪茄烟厂出品的“春耕”烟标,主版图案为拖拉机在农田上翻耕的场景,并以葵花、稻穗等农产品为边饰;副版图案为拖拉机和稻穗。整个烟标以绿色为基调,象征着生机勃勃的春天,展现了广阔的田野、耕作的拖拉机,反映了春耕过程中欣欣向荣的场面。
-
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亳州卷烟厂出品的这两枚“芍花”烟标,主版和副版图案均是红艳艳的芍花,一朵含苞绽放,一朵绽露了金色的花蕊,两朵芍花在绿色枝叶衬托下显得天生丽质,雍容华贵,可与国色天香的牡丹媲美。
-
上世纪七十年代,四川卷烟厂出品了“剑门关”烟标。该烟标主、副版图案为剑门关山口和瀑布。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剑阁县城南15公里处,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大、小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峰峦似剑,两壁对峙如门,故称"剑门",是我国著名的天然关隘之一,享有"剑门天下险""天下第一关""蜀之门户"等美誉。
-
重庆卷烟厂曾出品过“夔门”烟标,该烟标主副版均以水墨画形式展现了夔门奇观,夔门两侧的高山,南为“白盐山”,北为“赤甲山”,拔地而起,高耸入云,两岸壁立如削,恰似天造地设的大门。这里的江面最窄处不及50米,波涛汹涌,呼啸奔腾,令人心悸,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
-
钓鱼城原为钓鱼山,在重庆市合川区嘉陵江南岸5公里处,占地2.5平方公里。传说有一巨神在这里钓嘉陵江中的鱼,以解一方百姓饥馑,山由此得名。钓鱼城峭壁千寻,古城门、城墙雄伟坚固,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环绕,俨然兵家雄关,是驰名巴蜀的古迹。
-
上世纪七十年代,安徽省亳州卷烟厂出品的“喜收”烟标,主版图案上方为波澜壮阔的水库堤坝,配以工业化机械厂房开动生产的蒸蒸日上情景,下方农田拖拉机在稻田里进行收割,一株株饱满的稻穗充满了成熟的喜悦,整体勾画出一幅色彩斑斓、心旷神怡的丰收景象。副版图案为一座座高大的机械设备耸立,开足马力不停运转,整枚烟标显现出工业、农业大丰收的喜悦。
-
上世纪70年代,昆明卷烟厂出品的“滇池”烟标,烟标正版是滇池上的龙门石雕,显现出龙门第一胜境。副版是正楷书写的“滇池”两个字。
-
陕西宝鸡卷烟厂曾出品过“乾陵”烟标。该烟标主、副版图案均为乾陵的石刻翼马。乾陵神道前有石雕的翼马两匹。高大的翼马造型优美,有卷云纹双翼,作云雾中飞翔奔驰之状,东西二翼马,均站立于有上下石座及础石的基座之上,基座上还有一些图画,如《行龙图》、《双獬豸图》等。这些造型表现了翼马的威武不屈、神勇无敌,体现出盛唐时期的艺术风貌和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