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营哈尔滨卷烟厂出品的“迎春”烟标,主版和副版图案相仿,皆为一丛枝条细长、开满金黄色喇叭状小花的迎春花。主版迎春花丛中为书法标名“迎春”,副版花丛中则多了一段红丝带,带上印有“迎春”的拼音。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贴春联,放鞭炮,挂红灯笼,都是我们记忆中的年味。安徽阜阳卷烟厂出品的“大吉”烟标,以喜庆的大红色为底,主版是传统剪纸图形的童男童女一起抱着“吉”字灯笼,副版用恭喜发财的古钱币挂着正在燃放的鞭炮,绽放出“大吉大利”四个大字,象征着财运福气。整个包装设计,用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烘托出喜气洋洋的过年氛围。
-
中国文化中迎财神的风俗源远流长,财神被各地民众打造成多方财神,诸如文财神、武财神等,著名的财神有钟馗和关羽。关羽是关西人,善于经商的山西人多奉其为“财神”。而普及较广的,多为城乡人们供奉的乃是所谓的“五路财神”。
-
新春,指初春,早春,尤指春节这段时间。从立春节气起,时序就进入春季了,在自然界以及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意味着万物复苏。石家庄卷烟厂出品的“新春”烟标,主版为群梅夺艳,象征着天地万物的苏醒从一束梅花盛开开始,新的春天带来新的开始、新的气象。副版为一朵盛开的梅花,并注有“新春香烟”字样的拼音。该烟标以“新春”命名,配以盛开的梅花,代表着万象更新,新岁由此开始。
-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烟标之林中不乏冬天的景致。如上世纪70年代初,国营延吉卷烟厂生产出品了一款“冬雪”牌烟标。该烟标设计较为简洁,主、副版描绘了一枝梅花在冬雪中绽放,展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及清雅高洁的形象。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牌卷烟由国营砀山卷烟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品。主副版均描绘了一株盛开白花的酥梨树。阳春三月正是梨花盛开之时,来到砀山花海梨乡春游踏青,便可观赏到“千树梨花千树雪,一溪杨柳一溪烟”的美景。虽然砀山卷烟厂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梨花”绽放依旧。 张高见供图
-
上世纪80年代,湖北宜昌雪茄烟厂出品过“夷陵”烟标。该烟标主版图案为荆州古城,副版图案为夷陵楼。夷陵楼由7层主楼和裙楼构成,从空中俯视,整个楼群平面图好似蝙蝠展翅飞翔。楼群建筑左右对称,上下错落,亭廊雅致,整个院落建筑和环境浑然天成。
-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营湖北江陵雪茄烟厂出品的“欢庆”烟标,正副版图案相同,均为江陵古城楼和代表大庆油田的钻井塔架,背景是节日绽放的绚烂礼花。“欢庆”烟标给节日增添了一份祝福和祥和。张少友供图
-
上世纪80年代,四川绵阳卷烟厂出品过“巴蜀”烟标,主版图案为“三峡天下险”,描绘了瞿塘峡的景色。瞿塘峡又叫夔峡,长江到了这里骤然变窄,最狭的地方只有100多米,两岸峭崖壁立、山势险峻,滚滚江水倾入峡谷,浪涛翻卷、奔腾咆哮,峡口为夔门。该烟标副版图案为“剑门天下雄”,剑门奇峰壁立、岩如斧削。回首尘封的历史,这里曾攻守对峙、弓箭如雨、杀伐血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场景不知在此演绎过多少回。烟标上还印有杜甫的诗句:“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历史上,中国巴蜀地区、汉中地区和关中地区均为古代封建王朝必争之地。
-
“为了再现这段抗日斗争史,1986年10月新四军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说着,陈老板脸上露出了自豪的表情,“那个时候,江苏淮阴卷烟厂为了纪念新四军馆的落成,特地生产了“盐阜”卷烟。你看这烟标上有青松簇抱的新四军纪念馆,上面写着‘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纪念馆’,右上方为新四军番号标志。烟标上还有一座新四军纪念塔,展现了一位肩背大刀的新四军战士骑马的形象。”